作者: 陈淦璋 任书平
【引言】湖南首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湖南省政府引进的战略投资者——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2月全资设立,在湖南从事城镇供排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城镇公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目前布局株洲、益阳、常德、张家界、邵阳、娄底、岳湘西自治州、衡阳等9个市州,并以湖南为大本营,扩展至湖北荆州、恩施、黄冈、黄石,广东揭阳、陆丰、茂名等地,管理资产逾50亿元,拥有20多座污水处理项目和7座垃圾填埋场。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水污染防治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家出台《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及“水十条”相关配套设施,对水的重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湖南,“全面完成湘江保护”已经列为“一号重点工程”,并即将完成第一个“三年计划”。
湖南首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湖南首创”)立足三湘四水,其在省内率先提出水环境流域化与区域化治理概念,后作为参与“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社会资本方的先锋,创造了被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誉为“建设进度最快、工程质量最好、安全管理最优、运营效益最高”的多项纪录。转眼间,湖南首创在三湘大地上精耕细作已逾7载。而今,水务行业无论政策环境或市场环境均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着眼新形势,湖南首创总经理黎青松表示, 要顺应新时期,迎接新挑战,充分彰显国企担当,发挥技术管理优势,助力生态文明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战略投资者:在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中合作共赢
说起污水处理,就不得不提湖南省2007年底启动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三年行动计划”——3年时间里,投资149亿元,在全省建设119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5500公里,实现县城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全覆盖 。
“首创”一直关注湖南水务市场,致力于与湖南共谋“两型”建设互利共赢。2007年12月21日,北京首创股份与湖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立了双方互帮共赢的合作原则,统一了加速市政建设的合作目标,建立了协商解决争议的合作机制,明确了政策支持、以市、州本级为中心,区、县结合,自上而下与政府间合作的框架基础。
2008年2月,北京首创股份注资5亿元设立了湖南首创,作为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平台。
遵照“三年行动计划”统一要求和北京首创股份的总体部署,湖南首创提出了“区域化投资、流域化治污和环境综合整治”的操作路径,通过“BOT、TOT、BT”等市场化模式,加大在湖南省级区域内的集中投资力度;通过形成流域一体化、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治污模式,统一规划、总揽建设、分步实施、集中采购,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和成本;凭借公司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生活污水甲级、工业废水甲级的完善资质条件,有效保障了设施项目运营“安全、稳定、达标、效益”。
在以资本为纽带,结合各地政府统一规划的布局过程中,湖南首创充分展现了自身的综合实力。2009年是项目建设高峰年,湖南首创克服工期短、任务重、施工地质环境复杂等不利因素,完成了株洲河西、醴陵、攸县、茶陵、张家界杨家溪、湘西吉首等众多项目的建设。工程质量优良,未发生一起质量或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项目全部完成竣工验收和环保验收。
也是这个过程,湖南首创与地方政府完美实现了合作共赢。至“三年行动计划”收尾,湖南首创已完成在湘投资近20亿元,在2011年1月的总结表彰中,湖南首创被省政府授予“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先进集体”称号。湖南这片沃土进一步被定位为公司立足发展乃至辐射整个中南片区的重要基地,2012年8月,湖南首创增资到6.5亿元;2015年7月,湖南首创再度增资至10亿元。
挑战新蓝海:“治水不治泥,等于白处理”
水环境的改善,首先有赖于完善的设施建设和充分的资金投入。为弥补环境欠账,不少地方的市政行业重点谋求“增量”,以实现迅速起步。这个时期,水务行业所需技术、资金的门槛还比较低,吸引了各路资本的大量进入。
随着水务行业的不断发展,单日处理几万吨、十几万吨甚至更大的集中型污水厂遍地开花,以城市为主的污水处理覆盖率目标基本达成,水务行业逐步从满足“增量”向谋求“提质”转变。“增设后端深度处理工艺”、“完善管网雨污分流”、“细化污水分类处理”等问题开始跃入人们的视野,其中污水厂污泥的处理处置更成为关注热点。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精华”,为重金属、致病菌及各类污染物的混合质,含水多、易腐败、有恶臭。在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郭振华看来,污泥未经安全处置,会对地下水和土壤进行二次污染,且污泥的粗放填埋会导致垃圾填埋场渗滤导管的堵塞,破坏垃圾填埋厂的原有功能。
湖南首创总经理黎青松告诉笔者,如果将整个污水收集处理流程看作马拉松,污泥处理可谓是马拉松最后的百米冲刺。这终点前的100米没跑好,相当于花费巨量资金分离出的污染物又回到了环境中。因此,业界也有个说法叫做“污水变污泥,污染大转移,治水不治泥,等于白治理”。
污泥含水率从95%降到80%,体积减少75%,从80%降到60%,体积可再减少50%,污泥脱水不仅便于运输,还兼有除臭、杀菌、提高热值的作用。主流的污泥最终处置工艺如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均不约而同地要求污泥含水率降到60%或更低才能发挥最佳作用。而目前大部分污水厂出厂污泥含水率约在80%左右。
受限于市政设施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污泥成分复杂、水分及无机物多、热值低,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难度较大。要破除污泥处理处置瓶颈,需要从管网配套、水厂处理工艺及最终处置多方面协调发力,对企业产业链完整度、资金技术实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湖南首创敏锐地意识到,污泥的处理处置既是新挑战,也是新蓝海,很有可能成为新一轮环保发展热点。
“我们既有污水厂也有垃圾处理厂,既建设管网也做技术研发,完全有能力形成产业链条。”黎青松总经理介绍,湖南首创污泥处置采用国内先进的高干脱水技术、好氧-厌氧反复耦合污泥减量化技术(RCAA),通过预处理、压榨处理工艺段实现含水率大幅降低至50%左右,再在处置工艺段实现污泥生物质燃料转化、焚烧或用作混合填埋覆盖土。具备建设、维护成本低,工艺简单、稳定性好,适应性广泛等优点。
未来湖南首创将继续加速污泥资源化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并计划与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湖南省建筑设计院等共同构建“产学研”技术研发平台,重点谋划打通污泥的蓝色经济循环。
跳出旧框框:从城市(点)向乡镇(面)延深
一段时间以来,农村水质污染、水异味等一系列与水有关的事件频发,引起公众热议。农村环境治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戏谑背后,是苦涩的无奈。
为什么农村污水处理如此落后?湖南首创总经理黎青松认为,现行的集中式污水处理技术和模式不适宜农村,主要存在三个瓶颈亟待破解。
其一,资金瓶颈。建成一座日处理规模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次性建设投资费用约1亿元,且后续每年运行维护费超千万元,这对大部分乡镇财政而言,是难以承受的。同时,很多地方污水处理费基本上还是依靠居民缴纳。农村人口密度、居民收入远低于城市,势必造成居民分摊的治污成本上升,容易形成抵触情绪,造成收费难。
其二,收集瓶颈。城市中广泛采用的集中式污水处理技术和模式最大的特点是需要庞大污水配套管网。我国农村人口较少、密度低、分布广,极大增加污水集中收集的成本和难度。
其三,技术瓶颈。农村污水来源多,除了一般居民生活污水外,还可能有养殖废水、化肥冲刷雨水和垃圾堆放渗滤液等。不同地区水质成分差异大,不同时段水质指标波动大。对比集中式城市污水厂,对水处理技术的要求有过之无不及。
受限于以上三个瓶颈,农村污水项目的投资回报远不及城市,多成为被社会资本“选择性无视”的对象。而湖南首创在与地方政府共同构建共赢伙伴关系时,却看到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一环,其中蕴含的重要意义和商机。湖南首创跳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旧框框”,通过持续性的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提出了农村污水分散式治理的思路。
在湘西的凤凰县,湖南首创已经开始将分散式治理设备运用于传统村落污水治理工程。以凤凰县老家寨为例,DSP-SH系列低能耗分散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能够把污水处理厂的各功能段浓缩到单个设备当中,处理后的污水可以达到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设计污水处理规模41吨/天,村内污水收集管网1.11千米,分4个小片区进行治理,工程于今年1月2日开工建设,已于5月7日完成土建竣工验收。该项目一次性投资及运行成本均比传统工艺节约30%左右。
而在相邻的早岗村、舒家塘村,菖蒲塘村等传统村落,湖南首创也在推广分散式治理设备。湖南首创的思路设想,补齐了农村的设施短板,将污水集中处理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发展,从逐个城市(点)向广大农村乡镇(面)延深。
PPP实践:向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村镇环境综合治理转型
PPP(政企合作)模式近来受到国家力推,在国内广泛开展试点,其中包含了大量环境基础设施项目。
由于环境基础设施属于准公共服务领域,具有运营期长、投资额大、回报稳定和利润率低(公益性)等特点,对采用PPP模式有着先天优势。据统计,采取PPP模式的市政设施项目,资金成本平均可节约五分之一,运营成本平均可节约三分之一,项目进度可靠率达九成。
对湖南当前全力推进的“两供两治”来说,市政设施建设刻不容缓,覆盖范围由城市扩大到了乡镇,急需大量建设资金——到2016年全省预计需投资669亿元,其中供水240亿元,污水处理216亿元,垃圾治理117亿元,其余96亿元,以PPP模式推进融资、加快建设已成必由之路。
在湖南首创总经理黎青松看来,相比于政府与企业组建合资公司的“狭义PPP”,“广义范围的PPP”包括BOT、TOT、服务外包、运营维护外包或租赁等多种模式。而PPP模式的最终目的,是让社会资本参与到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中来,同时政府可以转变职能,提高监管水平,只要满足以上条件,可以灵活使用多种方法糅合(如LBO租赁建设经营,BBO购买建设经营),形成最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运营模式。
如何较好的把PPP落到实处,一直是湖南首创在积极探索的问题。目前,湖南首创主要谋求从简单的点(单个污水厂、垃圾填埋场),向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村镇环境综合治理等一个面的发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湖南首创初步探索模式,即针对县域经济中项目“分布散、规模小、基础差”的特点,专门提出的涵盖垃圾治理、污水处理、供水提标、网管建设及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目前,湖南首创与湘西吉首、凤凰等地政府均已成立专门班子负责对口项目,已签订系列合同4项,开展试点乡镇方案设计5个,含污水规模5.3万吨/日、供水规模6万吨/日和“一江两城”综合环境治理项目若干。未来,湖南首创还将在郴州等地积极推进乡镇市政设施建设项目的战略合作。
谋求“走出去”:从辐射周边逐步向“两湖两广”及海南发展
2014年北京首创股份为进一步加强区域市场的拓展,将湖南首创的业务拓展领域进一步扩大,目前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五省都属湖南公司业务区域。
作为湘企“走出去”,湖南首创在湖北市场拓展已现成效,在广东市场项目推进顺利,在广西、海南市场也已开展项目的接洽和培育工作。投资业务领域进一步向自来水、固废、工业废水、乡镇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细分市场深化。
截至今年9月,湖南首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已成功布局株洲、益阳、常德、张家界、邵阳、娄底、岳阳、湘西自治州、衡阳等9个市州,并以湖南为大本营,扩展至湖北荆州、恩施、黄冈、黄石,广东揭阳、陆丰、茂名等地,管理资产逾50亿元,拥有20多座污水处理项目和7座垃圾填埋场。污水日处理能力逾百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达1660吨,成为目前湖南水务行业内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效益优良的国有环境综合治理企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谈及公司未来发展战略,黎青松总经理表示:湖南首创将一如既往,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力争树立“重承诺、守信用、有担当、负责任”的行业标杆。积极努力、广泛参与五省区域内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所在地带来最新的环保技术和理念,在争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提升当地的环境综合水平。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不断探索推出适合各地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PPP合作模式,促进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激发经济发展内需动力,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顶
踩